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5-11-27 14:37:16
关于三年级音乐说课稿7篇

关于三年级音乐说课稿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音乐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1

(一)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音乐第五册第四课内容:1、唱唱:《粉刷匠》;2、练练:认认、拍拍和《粉刷匠》的歌表演;3、听听:《太阳出来喜洋洋》。

(二)学生分析

我校启智部三年级学生已有一、二年级的音乐基础,学生的节奏感、动作协调性都比较好、也比较好动,吐字也比较清晰,对唱歌跳舞很感兴趣;有个别学生反应比较慢动作协调性比较差。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粉刷匠》。

2、认识 拍号。

3、欣赏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

〈二〉过程与方法

1、用传统的跟学法、小步子多重复地让学生直观地学会边歌曲边表演动作。在歌表演中充分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并能达到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音乐的感受能力。

2、通过分组教学得到因材施教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三〉情感与态度

1、通过设疑、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的尽情表演让学生张扬个性,提高教学效果。

3、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领“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树“爱劳动”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学会《粉刷匠》的舞蹈动作。

〈二〉难点:学会一边唱歌曲《粉刷匠》一边跳舞。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科学合理并适合学生实际接收能力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听赏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法、讲授法、以旧引新、引用知识的迁移,小步子多重复地教授学生学习边歌边舞。

(二)说学法

用传统的跟学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会歌曲的演唱和歌曲的表演动作。具体的学法是集体合作、小组合作、即兴表演,跟随音乐主动学习等等。

三、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排队边听《粉刷匠》边按节奏拍手进教室。

2、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4、巩固复习。

(通过排队边听《粉刷匠》边按节奏拍手进教室让学生在无意中聆听《粉刷匠》感受《粉刷匠》,给后面的课堂教学留下铺垫,提高学生对歌舞学习的兴趣。发声练习让学生的喉咙得到热身,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巩固复习让学生对演唱歌曲《粉刷匠》和 拍号的认识得到复习、巩固。)

(二)通过提问、复习故事、提问的形式导入、老师师范歌舞。

1、提问:小朋友还记得上节课老师讲过的粉刷匠的故事吗?

2、复习故事:粉刷匠的新房子啊!他觉得不够漂亮,于是他就自己找来梯子、油漆,带上帽子、拿着刷子,不怕脏不怕累,一边唱歌一边刷墙,他愉快地把房子刷得更漂亮了。

3、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粉刷匠是怎样一边唱歌一边刷房子的吧?现在老师扮演粉刷匠一边唱歌一边刷房子给小朋友们看,大家要认真看哦!在故事和提问中导入新课。老师用抒情优美的动作和轻松愉快的声音示范边跳边唱一次《粉刷匠》。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完整的概念;并通过老师抒情优美、轻松愉快的表演让学生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对学习新内容的期待。

(通过提问、复习故事、提问的形式导入和师用抒情优美的动作和轻松愉快的声音示范边唱边跳《粉刷匠》,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完整的概念;并通过老师抒情优美、轻松愉快的表演让学生提高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新内容的期待。)

(三)学习唱歌和跳舞

全体学生跟着老师一小节一小节地边唱边学习歌表演。用传统的跟学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会边歌曲边表演动作。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情况来分组: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互相监督自己练习;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分为一组,老师进行个别教育。 通过分组教学得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用传统的跟学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会边歌曲边表演动作。通过分组教学得到因材施教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四)师生一起边唱边跳互动表演。

(通过尽情的表演让学生张扬个性,满足孩子的表演欲望。)

(五)课后作业:课后练习边唱《粉刷匠》边跳舞。

(让学生学习的内容得到巩固。)

(六)课堂延伸和总结

小粉刷匠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拍累,小朋友们向他学习,在学校要主动打扫卫生,在家要积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延伸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这些活动中,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能通过自身的感受、体验而获得情感审美上的升华,提高他们的动作协调性,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2

教学内容:欣赏《嘎子嘎》,用打击乐为歌曲加配伴奏。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嘎子嘎》,结合电影《小兵张嘎》了解革命历史,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景。

2、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3、能即兴随歌曲表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断,并简介影片背景及内容。

2、初次欣赏,谈感受。

二、欣赏乐曲。

1、有节奏的读歌词,并了解歌曲内容。

2、出示节奏谱,引导学生唱。

3、逐段欣赏,并交流感受,完成课本填空。

4、完整欣赏,并尝试并听边打节奏。

三、创编活动:用动作表现人物、故事情节。

教学反思:

学生能配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伴奏。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湘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课歌唱活动《小骆驼》第一课时:学唱歌曲《小骆驼》。

一、说教材

《小骆驼》是一首形象鲜明生动,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儿童歌曲,朴实、口语化的歌词,生动描绘了小骆驼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定而乐观的形象。歌曲中的难点,八分休止符和附点四分音符巧妙地设计在沙漠中的脚印和沙漠中的风沙两个教学情景中,降低了知识点的难度,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提高了学习兴趣,并学习了小骆驼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说目标

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个:

1 ……此处隐藏4187个字……听音乐,感受音乐。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听、看、想、读、画、说、演等方法来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说教具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对课堂的每一环节作了精心的设计,制作了相应课件。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体验音乐情绪。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画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个故事,在讲故事前我们来听一首歌。

“兴趣是的老师”我觉得动画故事比较形象生动,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所以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播放《星仔走天涯》的主题歌。

2、简单介绍《星仔走天涯》的故事。

通过说故事、听音乐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家人的重要。

3、提问题:星仔他要到哪儿去?去干什么?

提这些问题是为学生理解星仔不畏艰难远走天涯寻找他的爸爸,是为了爱、为了家。

4、谈话引入新课

“有家真好!家,首先是一所房子,有梁柱的支撑和坚实的墙壁。父母是房子的屋顶,可遮风避雨,抵挡冷雪酷日。孩子是房屋的窗户,以便房子里的新鲜空气流通,家,是一首轻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通过谈话,引入“家”的主题。

第二个环节新歌教学

1、感受音乐。

家是那么的温馨,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首描写家的歌曲,听的时候请大家随着音乐旋律摆动身体。

播放《可爱的家》,让学生聆听感受。在听的时候随着音乐旋律摆动身体。是为学生在学唱旋律时,能更好地掌握节奏。

2、介绍作家的小故事。

[设计理念: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通过讲故事,使学生体会作者思念家的感觉。]

3、朗读歌词

先全体后个别

通过在音乐背景下朗读歌词,使学生从听、读中去体会作者想家的心情,进而更能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4、带唱

利用电子琴伴奏,教师带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唱好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第三个环节延伸

[设计理念:新课改提倡学科综合。依据这一理念,我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体现了音乐与美术的联系,让学生从画中体会家的温馨。再用歌声表达自己对家的感情。

1、画一画

让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的家。提示学生家是怎么样的?有哪些人?

2、说一说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画的“家”(可以是想象的家),再说说自己“可爱的家”(真实的家),启发学生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爱,启发学生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家庭,以自己的爱去回报父母的爱。

3、唱一唱

让学生把听觉感受、体验转化为自我表现。我让个别学生来演唱,强调学生用“自然”、“自主”、“自信”有表情的来演唱。

第四个环节总结

[通过谈话小结,进一步进行思想教育,在音乐中结束课堂。]

种子的长大离不开雨水的滋润和阳光的温暖。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因而我们要爱我们的父母、爱我们的家。让我们再次唱起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把它送给我们的爸爸妈妈。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 篇7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钟表店里》是一首通俗易懂的世界管弦名曲,作者用乐器出色地模仿各种挂钟、闹钟、报时的声音。内容浅显生动,使人容易联想到钟表店里热闹的景象。

二、设计意图:

新课标中关于感受与鉴赏一部分提到: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欣赏教学中要以音乐欣赏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使学生养成聆听的好习惯,并从中获得美感。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欣赏课中,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模仿乐曲中所出现的各种音响、节奏,感受乐曲的情绪是欣赏课的目的之一。

为此,我制订了两个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热闹情景,体验乐曲中的不同情绪所表现的不同情境。

2、通过欣赏逐步培养学生的模仿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始终以作品作者奥尔特为主线,将它设计为钟表店的老板,让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来了解奥尔特老板和他的工人们的一天的工作情况。我采用猜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比法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不同情感;以启发法引导学生进行律动创编;通过看各种钟表的图片来增长学生的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程序:

我设计的活动过程是有序不断递进的,从交流—欣赏—理解—创造—发散, 基本活动流程为:

1、交流:通过猜谜了解学生对钟表表象的认识。

2、欣赏:通过欣赏音乐,想象乐曲所表达的内容。

3、理解:从乐曲中找到生活中听到的钟表的声音进行模仿。

4、创造:通过欣赏完整的乐曲,创编律动,参与到音乐当中。

5、发散:通过出示钟表图片,发散学生的思维。

(一)导入

1、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易与人亲近的特点,我选择以猜谜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情绪,拉进师生距离。

2、通过出示题目,使学生展开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

1、先请学生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修表),通过音响再次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2、每一件音乐作品都源自于生活。因此在再听时,引导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钟表的声音,并模仿出来。

3、课标中提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并描述出音乐中的速度变化和情感的表现,因此,在欣赏完第一乐段时,我让学生说出乐曲的速度和情绪。

4、在欣赏第二乐段(休息)时,我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启发学生将此乐段旋律与第一乐段的旋律在速度和情绪上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

5、在欣赏第三乐段(完工)时,我又引导学生找出与第三乐段的相似乐段,还能说出两乐段的不同之处。使学生感受到工人们在完工后喜悦的心情。

(三)游戏创编

通过将作品作者拟为钟表店老板,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到置身于作品之中。再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各样的小钟表,从没修好到修好,体验情绪,并通过模仿钟表们的动作,感受情绪,使学生参与到音乐当中。

(四)拓展

此环节的设立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通过对本作品的欣赏,从侧面了解音乐学科以外的知识,同时,以本曲为音乐背景,也没有脱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五)小结

由于本课的主旨是“时间的歌”,因此在本课结束时,以一首《惜时》进行收尾,使学生懂得时间宝贵的道理,同时也起到了学科整合的作用。最后让学生听着乐曲走出教室,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五、总结

在本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以“听”为主,开展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倾听音乐。

《关于三年级音乐说课稿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